“四个全面”的推进,最基本的着眼点在“全面从严治党”。千里之行,起于足下。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起步于“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回顾历史,国共党史上的一个对比太过鲜明,太过耐人寻味,更为我们今天的“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一个深邃的注脚。
1935年,蒋介石的爱将、黄埔嫡系张灵甫因为怀疑妻子不忠而将其枪杀,此事震动全国。蒋介石下令严惩,关了一年之后法院判了死刑,但是蒋介石又宣布念其有功于党国,不予执行。等到抗战开始以后,便以国家急需人才、将功赎罪为由把张灵甫给放了出来,官复原职,继续当将军。
1937年,张灵甫杀妻案的两年后,黄克功,这位曾在长征途中为毛泽东的四渡赤水和攻克娄山关两次最得意的战役立下过大功的红军将领,因为追求女孩刘茜被拒绝,愤而将其枪杀。此事也在延安引起轰动。
黄克功给毛泽东写信,承认了罪行,要求上战场将功赎罪,表示想死在战场上。毛泽东面临艰难抉择。和很多狗血剧一样,刑场上,黄克功等待枪决,大家却都望着路口,期待着一骑快马飞奔而来,这样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有功之臣,难道不赦免吗?
没有一骑快马飞奔而来,剧情同样发生了大起伏。审判长雷经天宣读完审判书,拿出了一封信,一份来自毛泽东的信。大家一时都屏住了呼吸。审判长雷经天公开宣读到:
“雷经天同志:
你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
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
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赦免他,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
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
请你在公审会上,当着黄克功及到会群众,除宣布法庭判决外,并宣布我这封信。对刘茜同志之家属,应给以安慰与体恤。
毛泽东
1937年10月10日”
——这样一封信,今天读起来,仍然有一种让人感动的感觉。蒋介石为什么会以绝对优势之兵力而完败于毛?从这封信里面,可以找到答案。
“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为什么要从严治党?毛泽东早就做出了回答。共产党员不仅不是一种特权,而是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承受比别人更严格的纪律!